內容來房貸信用貸款那一家銀行比較快自hexun新聞

貸款十萬農產品收儲十年路市場的歸市場

胡軍華[ 農業調控保護農民的初心,如果不考慮下遊加工企業的訴求,最終效果會與初衷大相徑庭 ]對國際農產品(000061,股吧)貿易商來說,中國大量收儲大豆、棉花等農產品,是一個好消息,收儲的農產品進入國庫後,市場供應出現缺口,為進口農產品大開方便之門。而日前中國對大豆、棉花進行目標價格補貼試點,讓農產品重新進入市場流通,國際市場指望占中國“有形之手”調控便宜,可能將成為一種念想。中國從2004年開始的糧食收儲,以及後來衍生的臨時收儲,留下瞭不少啟示,國內一些農產品與國際市場接軌已經高度融合,關起門來自己玩,實踐證明不可能,市場機制是國際通行規則,有形之手要與無形之手相結合,才能取得最佳的調控效果。而農業調控保護農民的初心,如果不考慮下遊加工企業的訴求,最終效果會與初衷大相徑庭。2005年4月,國傢發改委和國傢糧食局等四部門公佈2005年中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,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(中儲糧)開始執行最低收購價政策。托市收購的出發點是充分發揮價格導向作用,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,換句話,就是防止“谷賤傷農”,這一政策基調一直持續至信貸雲林水林信貸今。以粳稻(三等,下同)為例,2005年,國傢制定的價格為每50公斤75元,即每市斤0.75元;到瞭2013年,粳稻最低收購價增長至每市斤1.50元,與2005年相比,最低收購價增長一倍。托市收購對穩定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發揮極大作用,托市收購的對象從稻谷,進一步覆蓋到小麥,從2008年開始,中儲糧對主產區玉米、大豆、油菜籽實行臨時收儲措施。大豆等農產品在2008年進入國傢收儲范圍,與當年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暴漲暴跌關系較大。中華油脂網分析師金森森對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表示,2008年上半年國際市場上大豆價格暴漲,當年7月,國際大豆期貨價格達到1654美分/蒲式耳,而到瞭2008年底,價格暴跌至776.2美分/蒲式耳。受國際市場影響,國產三等油用大豆價格從最高點的每噸5400元暴跌至年底的每噸3450元。當時呼籲政府救市的呼聲不絕於耳,當年10月,國傢發改委發佈消息,宣佈為確保農民增產增收,促進糧食和農業生產,國傢在東北大豆主產區,按照每市斤1.85元的價格掛牌收購中央儲備大豆。消息公佈後,東北大豆價格普漲每噸100元左右。棉花的臨時收儲始於2011年。與大豆臨時收儲的“救市”性質不同,棉花臨時收儲是為瞭防范價格暴漲暴跌對農民造成沖擊。資深研究人士汪前進告訴本報記者,2011年,棉花價格一度暴漲至每噸3萬元左右,有關方面看到瞭棉花價格暴漲後有暴跌的風險,因此出臺瞭棉花臨時收儲的政策,宣佈以每噸1.98萬元的價格收購國產棉花,穩定棉花生產、經營者和用棉企業市場預期,保護棉農利益,保證市場供應。與稻谷、小麥情況不同,中國對大豆、棉花等農產品的臨時收儲很快顯示出副作用。中國的稻谷、小麥自給自足,與國際市場關聯度不高,宏觀調控的目的基本可以不受幹擾地實現。而大豆、棉花卻不同,國內產量供不應求,需要大量從國際市場進口,以大豆為例,進口量在2008年臨時收儲啟動時,早已經超過瞭國產大豆的產量,是國產大豆產量的2~3倍。棉花對外依賴也較為突出。2004~2009年,我國年均棉花進口量在230萬噸以上,最高一年達到瞭400萬噸。中國對外棉花依存度高的格局一直沒有明顯改變。當國內外農產品價格相差不大時,臨時收儲對國際化程度比較高的大豆、棉花的影響並不突出;而國際市場大豆、棉花價格暴跌後,中國收儲價格繼續維持高位,成為國際市場上的“價格高地”,讓國內產業界大吃苦頭。中國1.98萬元的棉花收儲價格此後上調至每噸2萬元以上,而此時越南等東南亞國傢的棉花價格隨行就市,最低的時候每噸比中國棉花便宜5000元左右,不少中低端的純棉紡織品訂單因此轉移到東南亞國傢的紡織廠,中國企業隻能徒嘆奈何。而中國棉花的種植面積近年來徘徊在6700萬~6800萬畝上下,低於安全線8000萬畝。收儲的初心是為瞭保護農民,對產業鏈下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考慮卻不夠。粳稻的最低收購價從2005年的每斤0.75元翻倍至2013年的每斤1.5元,稻谷價格隻漲不跌,在農民心中形成瞭強烈的心理預期,而另一方面,大米作為民生產品,因為各種因素受到壓制,整個大米加工業持續多年出現“稻強米弱”的現象。北大荒(600598,股吧)等大米加工龍頭企業出現微利甚至虧損的情況,而價格便宜的越南大米等依靠走私的渠道進入中國也屢有曝光。大豆和棉花的收儲改革,建立目標價格的補貼機制,重新讓市場發揮主導作用,效果如何,讓人拭目以待。

新聞來源http://news.hexun.com/2013-12-31/161035646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wingxgcc0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